蒋经国接班父亲蒋介石的路上有4个敌人,他是如何一一击败的?
1949 年 12 月,成都刚丢,蒋介石裹着军大衣飞台北,下飞机第一句话不是“反攻”,而是“经国呢?”——那年老蒋 62 岁,小蒋 39 岁,父子俩心里都清楚:大陆没了,再丢台湾,蒋家就真亡了。
1949 年 12 月,成都刚丢,蒋介石裹着军大衣飞台北,下飞机第一句话不是“反攻”,而是“经国呢?”——那年老蒋 62 岁,小蒋 39 岁,父子俩心里都清楚:大陆没了,再丢台湾,蒋家就真亡了。
上世纪中叶,两岸对峙的阴云笼罩华夏大地,比起正面战场的炮火连天,情报战线的暗战更显惊心动魄。蒋介石退居台湾后,一心想要“反攻大陆”,大批特务怀揣“任务”秘密潜入内地,妄图搭建起一张覆盖广泛的情报网;而另一边,无数心怀家国的热血之士,主动钻进敌人的“心脏”,用沉
发报人是他的郎舅蒋介石,并且内容言辞恳切:“新春将至,台北寒梅已开,盼郎舅合家归来,共叙天伦,同度新年。”
1963年11月20日晚,台北圆山饭店灯火通明。宴席开始前,蒋介石忽然俯身,轻声嘱咐宋美龄一句:“经国还年轻,路要铺直。”席间无人察觉,这句话揭开了一段长达二十八年的接班设计。
提起孔祥熙,人们大都认为他是一位“著名的经济学家”、“理财家”、“赚钱博士”,是国民党的高官,且政声不雅。然而许多人也许忽略了他善于募捐这一特长。孔一生为他所创办的铭贤学校募捐次数虽然不多,但主要的3次均获成功,其中影响很大的有两次。他所主持的募捐会,是很令人
1949年,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。一边是毛主席亲笔致信,许诺保留他的上海市长职位;另一边是蒋介石的再三催促,要求他随行赴台。他叫吴国桢,曾是周恩来的挚友、蒋介石的得力干将,却在最后关头选择了一条令人费解的路——放弃大陆的高官厚禄,登上了前往台湾的轮船。这个决定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