蒋介石死后,为何传位于无实权的严家淦?28年筹谋,真相浮出水面
1963年11月20日晚,台北圆山饭店灯火通明。宴席开始前,蒋介石忽然俯身,轻声嘱咐宋美龄一句:“经国还年轻,路要铺直。”席间无人察觉,这句话揭开了一段长达二十八年的接班设计。
1963年11月20日晚,台北圆山饭店灯火通明。宴席开始前,蒋介石忽然俯身,轻声嘱咐宋美龄一句:“经国还年轻,路要铺直。”席间无人察觉,这句话揭开了一段长达二十八年的接班设计。
提起孔祥熙,人们大都认为他是一位“著名的经济学家”、“理财家”、“赚钱博士”,是国民党的高官,且政声不雅。然而许多人也许忽略了他善于募捐这一特长。孔一生为他所创办的铭贤学校募捐次数虽然不多,但主要的3次均获成功,其中影响很大的有两次。他所主持的募捐会,是很令人
1949年,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。一边是毛主席亲笔致信,许诺保留他的上海市长职位;另一边是蒋介石的再三催促,要求他随行赴台。他叫吴国桢,曾是周恩来的挚友、蒋介石的得力干将,却在最后关头选择了一条令人费解的路——放弃大陆的高官厚禄,登上了前往台湾的轮船。这个决定,
吴国桢的手在颤抖,不是因为飞机的颠簸,而是因为刚刚破译出的那行字。三年前周恩来交给他的《论语》,原来每一处看似随意的批注,都对应着一个惊天秘密。当密码本最后一页的真相浮出水面,这位国民党高官才明白,为什么当年周恩来说出那句话后,在场的陈立夫会脸色惨白、彻夜未眠
“1952年10月31日早上七点,草山雾气很重——’太太,别上车,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。’吴国桢压低声音,伸手摸向前轮。”这句话后来成了他口述回忆录里的开篇。短短几秒,他的世界观被彻底扭转:轮毂上本应牢牢固定的螺帽,竟然少了整整三颗。再往远处瞥一眼,原先随行的老
“你见过蒋夫人对谁低过头?”1943年重庆某次酒会上,吴国桢摇晃着威士忌杯向同僚发问,众人目光不约而同投向远处正与宋霭龄耳语的宋美龄。灯火通明的宴会厅里,这对姐妹的身影恰似民国政坛最耐人寻味的注脚——当权倾朝野的蒋夫人伏在长姐肩头浅笑时,仿佛仍是上海霞飞路上那